文言文字典网logo
输入要查询的字:
当前位置:汉语文化
古代注音方法
时间:2023-09-20 13:01:21  来源:  浏览量:6

汉字虽然有大量的形省字,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,可以通过文字符号本身,直接表示出正确的读音来。因此,为了便于传授和学习汉字,自古以来人们创造了许多给汉字注音的方法。      古人对汉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两类:      1.读若法      用一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方法。比如“读若”法:      儡,相败也,……读若雷。(《说文解字》)      比如“读为”法:      父义和(《文侯之命》),郑玄注:“义读为仪。”      比如“直音”法:      “肇”注“兆”?。(《尔雅》)     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,如果知道“雷”“仪”“兆”字的读音,也就顺理成章地会读“儡”“义”“肇”字了。      2.反切法      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“声”,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“韵”和“调”,把它们拼合成被注字的读音的方法。      其中,反切法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、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。即反切上字取“声”,下字取“韵”和“调”。比如:      缓,胡管切。(《广韵》)      “缓”字的读音,就是取“胡”字的声(h),取“管”的韵和调(uan),然后拼合成(huan=h+uan)。      此外如:      哀,乌开切。      敖,五劳切。      收,式州切。      器,去冀切。      矣,于纪切。

 >> 友情链接
文言文字典 吉林AAA信用 歇后语网

声明:古汉字资料来自网络,本站内容仅供大家学习文言文及古汉语进行参考。